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4-07 15:30:06 点击量:
寒假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假期,但这段时间却成为了诈骗分子潜伏的最佳时机。近日,郑州地区发生了多起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案件,受害学生不仅经济损失惨重,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以此为鉴,提高警惕,保障孩子的网络安全。
在这个寒假,诈骗犯罪分子依旧如影随形,他们通过“游戏”、“明星”等元素吸引孩子们的眼球,巧妙地进行诈骗。比如,刚刚曝光的案件中,14岁的学生欣欣就因为一条“中奖送明星礼物”的信息而被骗了超过9万元。骗子伪装成“警察”,在视频通话中展示伪造证件,借此获取信任,诱导欣欣查看母亲的银行账户信息并进行转账。这不禁让人思考,孩子为何会轻易相信这样的谎言?
另一个案例则涉及到10岁的小明,他在看视频时被诱导添加陌生人的微信,最终因恐吓而转账8000元。这样的骗局似乎层出不穷,而其背后暴露的却是许多未成年人对于网络世界的不理解与无知。孩子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缺乏判断能力,尤其在玩游戏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,常常很容易就掉入骗子的陷阱。
针对这些事情,家长应该怎么做呢?首先,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间与规则,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。适度的游戏时间可以让孩子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,培养其他兴趣爱好,减少被诈骗的机会。其次,教导孩子“三不一多”的原则: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必要时多核实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让孩子对网络世界的危险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,诈骗手法也在不断翻新。在校园周边,买卖游戏账号、低价代购等行为屡见不鲜,家长应定期提醒孩子,保持警惕。设置游戏账号的绑定邮箱与支付密码,避免孩子随意透露个人信息。此外,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任何涉及金额的操作,尤其是网络转账等行为。
总之,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,但关爱和教育是我们抵御这些危害的最好武器。寒假期间,家长要与孩子加强沟通,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,还要关注他们的网络安全,共同创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网络环境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在假期中享受快乐而无忧的时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