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3-06 19:18:14 点击量:
2015年,常书杰以湖北全省理科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,被热门的信息技术专业录取,入学时就拿到了一万元的奖学金。
但谁也没想到,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在3年后被北大劝退了,原因竟然是沉迷网络游戏。
消息曝光后,舆论一片哗然。人人都说常书杰打烂了一手好牌,辜负了父母的付出,更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。
可学霸毕竟是学霸,被退学后的常书杰仿佛“基因觉醒”。复读一年后,他在2019年再次参加高考,考出了当年湖北省理科最高分:712分。
回看常书杰这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,不难发现,他走的每一步路,都藏着父母的影子。
常书杰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,虽然生活在农村,但父母做的是烟花生意,日子过得蒸蒸日上。
望子成龙是所有家庭最朴素的愿望,常书杰的父母也不例外。夫妻俩为儿子取“书杰”这个名字时,就寄予他“书读百遍、终成人杰”的厚望。
常书杰出身于农村,但家中经济条件不错,父母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。家中教辅材料堆成山,课外补习班更是没落下。
常书杰没有辜负父母的倾力培养,小学和初中阶段,他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。与此同时,他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信。
在学霸光环之下成长,学业就是常书杰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他是最令老师和家长放心的孩子,拥有顶级“学商”,同龄人眼中晦涩复杂的知识,他都能毫不费力地学会并举一反三。
顺风顺水地读到高中,常书杰会学习的优势愈发凸显。拥有强大自学能力的他,在老师讲课之前就熟练掌握了课本知识,领先同学们一大截。
在课堂上,常书杰大部分时间都在低头做题,只有听到很关键的重难点时才会抬头听课做笔记。
在钟祥一中,常书杰一直是“神一般的存在”,不但在火箭班里成绩遥遥领先,高考动员大会还代表全体学生发言,是老师认定的“清北苗子”。
2015年,常书杰信心满满地走上考场,稳定发挥出了690分的好成绩,是当年的湖北省理科第八名,被北京大学录取。
北大是无数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,考上北大的常书杰也有一种“完成使命”的感觉。
但很快他就发现,这只是一种错觉。原来他多年跋涉向往的终点,只是人生中一个平平无奇的新起点。
能考上北大的同学,个顶个地会读书。在这里,遍地学霸,人均状元,学习只是一项基本功。
常书杰痛苦地发现,自己曾引以为傲的学习能力,在北大简直不值一提。大学生活非但没有想象中的轻松自在,反而压力倍增。
当学习带给他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时,常书杰开始厌学、逃避,仿佛一场迟来的叛逆期,他不可自拔地迷上了网络游戏。
那段时间的常书杰就像一只无头苍蝇,他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义,也不知道人生的出路何在。要说他真觉得游戏有多好玩吗?那也未必。游戏只是他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。
但他停步不前的时候,时间照旧往前,学校的进度更不会因他耽搁半分。在大三那年,沉迷游戏以至于荒废学业的常书杰,达到了北大的劝退标准。
在老家的父母听说这个噩耗揪心不已,妈妈当即决定到北京陪读。她想搞清楚,从小到大都优秀又省心的儿子,怎么会突然“魔怔”了呢?
但妈妈的到来并没有挽救常书杰的颓势。每天清晨,妈妈都会想尽办法叫儿子起床上早课,但常书杰始终昏昏欲睡,一睡一整天,晚上就继续在游戏世界里麻痹自我。
很多学霸在埋头苦读时,都把清北当成扭转人生的梦想高地,是求学的终极意义。但真正抵达“彼岸”才发现,理想的生活是一岸接一岸,我们永远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前行。
在河水中的学霸们为此感到绝望,而他们一旦停止游动,身躯就会逐渐下沉,直至被生活的洪流淹没头顶。
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给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:在北大,有近三分之一的新生有厌学心理,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生命无意义。
看起来四肢健全、头脑聪明的孩子,内心却仿佛蛀空了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也不再有积极生活的动力。
常书杰从云端跌落后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,大部分关注此事的家长人人自危,却不约而同地找错了重点:他们只是害怕孩子和常书杰一样,被网络游戏所害,却忽略了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。
安心在《孩子啊,我们该拿手机怎么办》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:动机匮乏。
对生活失去掌控感的孩子,很容易被成瘾性行为捕获,试图在游戏中获得掌控感和成就感,并沉溺于这种低级快乐无法脱身。
回到老家的时候,他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,仿佛一夜之间从“荣耀”变成“耻辱”。
常书杰本以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,会被责骂、批评,但他等来的,却是父母的反思。
常家父母虽然没有文化,但他们看着儿子一天天颓靡下去,逐渐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。
十几年里,他们“唯成绩论”,不但给了常书杰过重的压力,还了他追求人生价值的其他可能性。
在父母的温和引导之下,常书杰觉得压在心口的巨石变轻了,他有了喘息的余地,也有了重新审视生活的勇气。
坠落低谷很痛,但不论是凤凰涅槃还是破茧成蝶,在生命的最低处都孕育着重生的巨大能量。
就这样,常书杰决定从头再来。高考可是他的舒适区,母校至今还流传着他的传说呢,杀回江湖再搏一次又有何难?
决定复读以后,常书杰把手机和电脑交给父母,潜心学习,重回书山题海,拾起那些已经被他忘在脑后的知识。
与此同时,他的父母不再给孩子加压,而是花心思让孩子过得轻松、舒适。在家中做一顿孩子爱吃的菜,有空了带他四处转转散心……
被父母无条件的爱支撑着,常书杰觉得未来一天比一天清晰了。他才20岁,大好人生刚刚开始,他有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,去修正错误、从头再来。
一直以来,常书杰都没有丢失过学习能力,他只是丢失了人生的主动性。如今他找回来了,强大的内驱力指引着他往更高处走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。
“学霸时隔四年还是学霸。”曾经惋惜他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,如今见证了他重回巅峰。
不少人都以为是曾被北大退学的常书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燕园,纷纷鼓掌庆贺。但经过查证才发现,这位直播的“常书杰”来自山西,两人只是重名罢了。
湖北的“退学状元”常书杰,如今已经从清华毕业,坚定地走向了旷野般的人生路。
靠读书逆天改命,依然是无数普通家庭的美好愿景,但在关注孩子的学业之余,我们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。
对于家长来说,我们更该培养孩子面对败局的勇气。知识、才华、能力和做人的品格,可以伴随孩子一生,扭转败局的勇气也从中而来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